赝本的力量:明清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来源:中国美术报   2018/11/16

  《清明上河图》   提到中国绘画史中最著名的作品,应该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清明上河图》。然而,现如今家喻户晓,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般被认为是张择端真迹的这本《清明上河图》,北宋时却未入《宣和画谱》,我们也无法在其他同期文本中找到关于它和它的作者的只言片语。从这个角度上说,《清明上河图》在其初...

碑林之石(行天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11/15

     我上学的时候就曾到过西安碑林,穿行在碑石间,呼吸着久远的风烟便以为自己受到洗礼,从此也文化起来了。这都是因了这座石质图书馆,汇集了远古的流变,谁若想添些笔下功力就必须匍匐碑下,才能体会到文字源远的魅力。   然而,当我又一次踏进碑林大院,我惊诧地意识到,这里不仅仅是书法...

从李白的诗看千古文人侠客梦

来源:广州日报   2018/11/14

  说起中国最著名的文人,估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李白。这位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诗人,“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诗),犹如历史长河里最璀璨的星辰,永远照耀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我们的印象里,他天赋异禀洒脱不凡,犹如一位笑傲江湖的超级侠客。李白的人侠义,诗侠气,以诗为剑,“不屈己,不干人”,用一身磊...

科学家张衡如何定义了早期七言诗

来源:文汇报   2018/11/13

  张衡的一首《四愁诗》,被视为早期文人七言诗的代表作,文字明净隽永,一唱三叹。在盛行模拟的六朝文坛,《四愁诗》作为前朝珠玉,让后辈文人深感压力,传下来的拟作只有两首。两首《拟四愁诗》都是西晋作品,以此为切入点,可以窥见西晋文学的一个侧面,也能进一步确认张衡“科学家写诗”的高妙。   东汉学者张衡...

埃及塞加拉古墓群新发现7座法老墓葬

来源:新华网   2018/11/12

  埃及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10日在首都开罗以南约30公里处的塞加拉古墓群发掘现场宣布,埃及考古队在此地新发现7座法老墓葬。   塞加拉古墓群是埃及大型考古遗址,其中包括距今约4650年的最古老的阶梯金字塔。这一地区的金字塔中埋葬着已逝的法老及其家人、将领和神圣动物等。   阿纳尼告诉记者,这...

最新发现:亚洲人具多样性祖先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11/13

  东亚现代人祖先“出自非洲”?   最新发现:亚洲人具多样性祖先   田园洞人下颌骨化石。 据新华社   陕西出土的大荔人的颅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供图   在遗传学、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最新研究中,中国科学家在东亚现代人起源问题上获得了一系列新突破。特别是东方“早期智人...

亦集乃路的驿站与纳怜道

来源:阿拉善日报   2018/11/10

  公文的快速和有效传递是实现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元代因疆域辽阔,尤其重视文书传递的建设,在全国设立了许多驿站和急递铺作为公文往来的大动脉。从蒙古最早的都城——岭北行省的哈拉和林到上都和大都有三条驿道,分别叫做帖里干车道、木怜马道和纳怜小道。从亦集乃路经过的纳怜道,是专门为军情急务而设立的特殊驿路,...

梦回良渚:寻找“前中国时代”那颗最耀眼的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11/09

     1月31日,浙江博物馆展出镇馆之宝——“良渚玉琮王”。近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浙江博物馆良渚展厅因此迎来大批市民与游客,出现参观热潮。中新社记者 王远 摄   82年前深秋,当时的西湖博...

200多件文物讲述琉璃的前世今生

来源:扬子晚报   2018/11/08

  200多件文物讲述琉璃的前世今生   扬子晚报讯实习生 凌雅娴 记者 张可琉璃拱门是南京大报恩寺最知名的国宝文物之一。昨天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由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和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主办的《琉璃遗珍——徐文举收藏古代琉璃艺术品展》正式开幕,共展出历代精品琉璃文物200多件。   北魏...

老物件见证城市历史变迁

来源:新华社   2018/11/08

  呼和浩特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玉泉区是呼和浩特市的老城区,浓缩了呼和浩特的传统文化。在玉泉区一些民间收藏家手中,有许多老物件,见证了城市历史变迁,记录了呼和浩特人曾经的生活。   老地图见证城市变化   这张老地图出品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伪时期,当时呼和浩特市的称谓为“厚和特别市”。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