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里的民族风

来源:新华网   2019/06/11

  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7日电,内蒙古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内蒙古展览馆举行。内蒙古主场活动突出展示了重点非遗项目在传承创新和脱贫致富中的实践及其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 “内蒙古最美绣娘”现场展示刺绣工艺。(...

飘逸的“将嘎”

来源:内蒙古民俗网   2019/06/10

  蒙古族搏克手服饰设计透视出了美观性和实用性,带有很强的民族特征。搏克手上身穿着镶有银铆钉或铜铆钉的皮制或帆布“昭德格”,下身穿着白色的肥大跤裤和绣着蒙古云朵图案的搏克套裤,足置牛皮靴子,腰扎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围裙“拉布尔”,脖子套上象征级别的,用红色或彩色绸缎制作的“将嘎”,使搏克手有了更加美...

擀毡子,即将消失的蒙古族传统手艺

来源:锡林郭勒盟旅发委   2019/06/04

  毡子是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擀毡这一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毡子也随之悄然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擀毡这一技艺也正面临着消失。   图片按照擀毡工序依次排列   擀毡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考古工作者在...

鄂伦春族居住习俗之“斜仁柱”

来源:内蒙古民俗网   2019/06/04

  长期的游猎方式和森林生活使鄂伦春人选择便于搭盖的“斜仁柱”。“斜仁柱”是一种圆锥形建筑。建造时先砍下3根碗口粗、结实、带叉的松树杆,搭成“刷那”交叉成锥型的支杆,然后用20多根长约5—6米,直径8厘米左右的木杆搭在“刷那”上,鄂伦春人称支杆为“斜仁”,“斜仁柱”因此得名。 ...

蒙古族祭火习俗

来源:蒙古语官方微信   2019/06/03

  蒙古族人崇拜火,视火为生命与兴旺的象征。敬火为神,在草原上,火神是诸神中最受尊敬的神。过去蒙古族人吃饭前首先要用奶酒敬火;现在则要在每年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火活动。   民间有一种说法是, 腊月二十三是送火神上天的日子, 火神在这一家住了一年的时间了, 要上天去汇报关于这一家人好坏善恶的情...

草原上的“硬核”聚会

来源:中国网   2019/05/28

作为一名搏克手,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阿日昆都楞种畜场职工芒来发起聚会的方式比较“硬核”——自发举办了第三届祭敖包那达慕大会。 春夏之交,草原上风和日丽,人们免不了呼朋引伴,来到辽阔天地间“轰趴”享受。 膀大腰圆的搏克手进行“重磅”对决(摄影:崔连仁) 作为一名搏克手,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

马背情深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2019/05/27

     蒙古族自古以来繁衍生息在蒙古高原,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马背民族。蒙古族的传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1000多年了。特别是13世纪初兴起的元朝,后又历经明、清两朝直到今日,为我们留下了极其辉煌的历史足迹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   ...

锡林郭勒盟察哈尔服饰闪耀世园会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2019/05/22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内蒙古主题活动日”5月16日开幕。首日的内蒙古主题活动日主要举行了第十六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新闻发布会。锡林郭勒盟察哈尔部落服饰代表全区蒙古族传统服饰参加展演活动。为嘉宾和广大国内外游客呈现了蒙古族服饰视觉盛宴展示了蒙古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百年菩提花又开

来源:新华网   2019/05/14

塞外呼和浩特 大青山下的乌素图召内 有一株近300年树龄的菩提树 每年5月 在温暖阳光下“菩提花开” 透过阳光观看“菩提花开” 花蕾会喷出缕缕“清烟” 然后就有新芽冒出 甚是神奇 据介绍“菩提花开”的“清烟” 是花朵里爆出的花粉 而这株从塔尔寺移植来...

乌兰察布:建在玄武岩上的园林城市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19/05/14

  作为乌兰察布“三山两河”的一景,霸王河生态公园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灵气。 本报记者 王磊 摄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曾经的乌兰察布最真实的写照。曾几何时,乌兰察布一到春天就经常漫天黄沙、遮天蔽日,30岁以上的乌兰察布人基本上都有被大黄风吹得灰头土脸的经历,不围个纱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