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國學(xué)經(jīng)典 > 正文

蘊藏在古琴里的天地精神和人文情懷

來源:素笛軒 作者:      2017-08-03

 

  說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四藝,那就是大家熟悉的“琴棋書畫”了,其中琴藝位于四藝之首。中國古代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的說法,彈琴既是文人雅士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也是他們胸懷與心聲的寄托。一如我們琴語欄目的初衷“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又如南宋岳將軍所說的“欲將心事付瑤琴”,說的都是這種琴心的寄托。

  本期琴語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古琴,我們琴語小編明慧為大家錄制了一個小視頻,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琴的構(gòu)造。

  講說者:琴語小編明慧。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也是禮器和樂律法器。琴體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別象征天地,與古時候的“天圓地方”之說相應(yīng)和。整體形狀依鳳身形而制成,有頭、頸、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nèi)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后來文王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稱文武七弦琴。

    這里有你不知道的古琴的構(gòu)造

  “琴頭”上部稱為額。稱為“岳山”,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于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于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這叫“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征天地萬象。

  岳山邊靠額一側(cè)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diào)弦的“琴軫”,可以利用琴軫調(diào)音。琴頭的側(cè)端,又有“鳳眼”和“護軫”。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 “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cè)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jīng)岳山、龍齦,轉(zhuǎn)向琴底的一對“雁足”,象征七星。

  岳山

 

  琴軫

  琴腹內(nèi),頭部又有兩個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納音”。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槽,稱為“韻沼”。與龍池、鳳沼相對應(yīng)處,往往各有一個“納音”。龍池納音靠頭一側(cè)有“天柱”,靠尾一側(cè)有“地柱”。使發(fā)聲之時,“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韻”。由于琴沒有“品”(柱)或“碼子”,非常便于靈活彈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別長,琴弦震幅大,余音綿長不絕等特點,所以才有其獨特的走手音。

  古琴的樣式有很多種,常用的有伏羲式、神農(nóng)式、仲尼式、列子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混沌式、蕉葉式等。其中著名的九霄環(huán)佩就是伏羲式的。

 

  小槽為鳳沼,纏弦的部分為雁足

 

  弦在龍齦的上方,兩邊為焦尾。古琴的歷史原來是這樣的

  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nóng)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的傳說。關(guān)于琴的最早文字記載見于《詩經(jīng)》,包括大家熟悉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等等。

  春秋時諸侯宮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師“為氏,如師曠、師文、師襄和師涓等。在先秦時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稱為“弦歌”。 儒學(xué)創(chuàng)始人孔子對琴十分推崇,能彈琴唱詩經(jīng)三百,還曾向師襄學(xué)琴。

  東漢至魏晉時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蔡邕所著《琴操》是現(xiàn)存介紹早期琴曲最為豐富而詳盡的專注,相傳他還曾用灶余焦木制成了著名的“焦尾琴”。在戰(zhàn)亂和紛爭中,“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不僅彈奏,而且創(chuàng)作了大量琴曲。

  南北朝時期,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期間出現(xiàn)了最早的文字譜。

  隋唐時期流行燕樂歌舞,琴風(fēng)稍落。董庭蘭擅彈《胡笳》等曲,董庭蘭便是赫赫有名的《別董大》中的董大。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發(fā)展,如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環(huán)佩”在歷代都被視為稀世之寶。唐朝時,李白、白居易、韓愈等人不僅是出了名的詩人文人,也是著名的琴人呢。

  宋元時期,琴開始出現(xiàn)明確的流派傳承。明清時期,流派紛呈,刊印了大量琴譜。

    琴音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fēng)寒。琴家指下既可以有流水松風(fēng),也可以有金戈鐵馬,常聽古琴能使人獲得安靜從容的心境。古琴有三種音:散音、泛音、按音。散音深沉?xí)邕h,泛音空靈清冷;按音則非常豐富,手指下的吟猱變化、細微悠長,縹緲多變。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同地,稱為“天地人三籟”。宋代《琴史》中說:“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萬物之聲皆在乎其中矣?!?說的就是豐富的琴聲之中包含萬物的聲音。晉代嵇康在《琴賦》中也說:“眾器之中,琴德最優(yōu)?!?/p>

 

  古琴的記譜方法為減字譜。相傳為唐代曹柔根據(jù)文字譜簡化、縮寫而成。減字譜的每一字塊為由漢字減少筆畫后組合而成的復(fù)合字。這種譜式主要只記指法動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記音高和節(jié)奏,一個字塊通??梢苑譃樯舷聝纱蟛糠郑习氩勘硎咀笫种阜盎瘴?,下半部表示弦次及右手指法。最早的減字譜: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

 

  介紹了這么多,想必大家對古琴都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由于近年來西洋樂器在中國發(fā)展傳習(xí)迅猛,再加上很多人把古琴和古箏混為一談,于是出現(xiàn)了“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的狀況。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在閑暇時間撥動琴弦、聆聽琴音,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詩意的棲居。

【責(zé)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guān)注北疆風(fēng)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