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二陵出土了很多陶俑,但是服飾的實物并沒有什么。在南唐后主李煜的詞中,描述的服飾,遠(yuǎn)比陵寢出土的陶俑服飾要生動得多。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朝好向郎邊去。刬襪下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保ā镀兴_蠻》)
“云一緺(渦),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fēng)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長相思》)
不過,記錄南唐服飾的,最典型的是一幅名畫,描繪了南唐士大夫沉醉酒色的浮華生活,以及南唐服飾的奢華,這就是《韓熙載夜宴圖》。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唐代末年平盧節(jié)度使霍彥威進(jìn)駐青州,派兵追趕老臣,韓熙載父親韓光嗣也在其中,韓熙載被迫逃離中原,逃入?yún)菄硟?nèi)。在吳國執(zhí)掌大權(quán)的徐知誥(南唐烈祖李昪)手下做事,但是并沒有得到重用,充任滁、和、常三州從事。陸游《南唐書·韓熙載傳》說韓熙載“年少,放蕩不守名檢”。昇元元年(937),李昪完成了禪代,正式建國稱帝,才把韓熙載從外州召回南唐都城金陵,授職秘書郎,掌太子?xùn)|宮文翰。
保大元年(943年),先主李昪駕崩,太子李璟即位,韓熙載得到重用,韓熙載以積極的姿態(tài)參與朝政。然而,韓熙載有才華,行事不拘小節(jié),又不是善于逢迎之人,凡事不可能處處讓李璟滿意。在朝廷權(quán)力較力中,韓熙載彈劾宋齊丘、馮延巳,得罪權(quán)貴。在權(quán)貴的誣告下,韓熙載被貶官。在外州數(shù)年后,他才得以調(diào)回金陵,升遷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
后主李煜繼位后,韓熙載為吏部侍郎,兼修國史。但是韓熙載性格狂傲,得罪了很多朝野權(quán)貴。,多次言辭抵觸后主嬪妃,后主沒有怪罪,甚至擢升他為中書侍郎、充光政殿學(xué)士承旨。后主對韓熙載很器重,甚至想拜韓熙載為相。但是韓熙載家富于財,卻行為放縱,蓄養(yǎng)伎樂,廣招賓客,宴飲歌舞。韓熙載為什么會這樣?后主不放心,想知道其原因,派宮中畫師顧閎中,潛入韓熙載宅院,窺視韓熙載為什么縱情聲色?是否堪當(dāng)重任?
《韓熙載夜宴圖》中南唐服飾
《宣和畫譜》卷七《人物三》記載:“是時中書舍人韓熙載以貴游世胄,多好聲伎,專為夜宴,雖賓客糅雜,歡呼狂逸,不復(fù)拘制。李氏惜其才,置而不問,聲傳中外。頗聞其荒誕,然欲見樽俎燈燭間觥籌交錯之態(tài)度不可得,乃命閎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而上之,故世有《韓熙載夜宴圖》。”不管傳聞怎樣,韓熙載縱情酒色,笙簫歌舞,確有其事。顧閎中在韓宅夜宴上,細(xì)心觀察,把場景爛熟于心,回來后,盡抒筆端,畫成一幅傳世的名畫《韓熙載夜宴圖》,此畫現(xiàn)存故宮博物院。
某個晚上,韓熙載宅院燈火透亮,人聲鼎沸,管樂聲聲。韓熙載的私人宴會就這樣拉開了序幕。今天的這場,來了19個男人,其中還有一位不甘寂寞的和尚,25個靚麗的美女,吹笛、彈奏琵琶,陪著大爺們?nèi)?。姿色傲然的靚女,才藝初衷,態(tài)度殷勤,那位是韓熙載雇來招待客人過夜的妓女,那位是韓熙載府邸的女仆,以及韓大人的小妾,混雜在一起,分辨不出來。酒至微醺,醉意朦朧,歌舞升平,甚是熱鬧。彈奏樂器的,端著食盤的,坐在男人旁邊聊天,也似乎在等待命令,進(jìn)入下一次演出。有兩處撩起來的簾子后面擺著床,露出弄皺的被褥。另一處,一個男人用胳膊擁著一個女人好像在勸說她跟他到什么地方去。
《夜宴圖》中女子梳高髻,著直領(lǐng)窄袖上衣,束長裙,裙帶較纖長,裙子已不束至胸間,較唐代束之在胸部已有所降低,整體腰身比較瘦長。唐代女子太肥美,南唐女子體態(tài)則趨向瘦長。《畫鑒》稱:“周昉仕女圖,多秾麗豐肥,有富貴氣”,唐代周昉畫美女多肥,乃當(dāng)時貴戚所好風(fēng)尚。時代變遷,唐代的肥美時尚被擯棄,南唐風(fēng)尚趨向瘦長。
《韓熙載夜宴圖》中韓熙載戴高帽
韓大人登臺亮相了,戴著高高的筒子帽,須發(fā)根根很清晰。據(jù)說這是韓熙載創(chuàng)意的輕紗帽,人稱“韓君輕格”。巾式比宋代的東坡巾要高,頂作尖銳狀。宋人沈括《夢溪筆談》稱:“小面而美髯,著紗帽,此乃江南韓熙載耳”。
五代十國中以西蜀和江南南唐等地較為富庶,其服飾變化也較為顯著。說明服飾受經(jīng)濟生活影響較大。南唐女子裙子以纖細(xì)為尚,這是變唐制而逐漸向宋代過渡的端倪。南唐不久被宋朝消滅,在這個兩個朝代更替之時,服飾不易細(xì)分,不過在宋以后長期間內(nèi)婦女露胸式服飾和少見,宋代女以著長褙子者為多。相比而言,南唐服飾更接近宋代風(fēng)尚,或者說南唐服飾開宋代服飾之先河。(文/黃強)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xué)家、金學(xué)家。研究涉及中國服飾史、置業(yè)經(jīng)濟史、民國史、南京地方史、明清小說等方面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中國服飾畫史》《服飾禮儀》《消失的南京舊景》《趣民國》等著作14本。
【責(zé)任編輯: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