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常能在詩文中看到古人用“鴻雁”代稱書信,比如黃庭堅(jiān)那首有名的《寄黃幾復(fù)》“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比如李清照的“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那么,為什么書信又稱為“鴻雁”呢?
鴻雁(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人與人之間除了言語溝通外,書信的往來也是一種方式。在古代,官府的書信傳遞大都是由信差騎馬,透過驛站來接力傳送;軍隊(duì)間的情報(bào)傳遞,就利用信鴿傳遞;而一般平民百姓則靠口信或親友傳遞信件,如唐朝詩人岑參《逢入京使》:“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bào)平安。”
鴻雁,是一種群居水邊的大型候鳥,俗稱大雁。鴻雁是隨著季節(jié)變更而遷移,每年來去都有定時的候鳥,它們信守時間,有組織的群聚活動。因此,古代通信不便,就希望能通過具有信義的候鳥來傳遞書信。
《漢書.蘇武傳》記載,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單于脅迫他投降,蘇武不愿屈服。后來,單于給他一群公羊,再把他流放到北海無人的地方牧羊,并告訴他羊群生下小羊,才讓他回國。
鴻雁傳書(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漢昭帝初年,漢朝與匈奴和親,漢朝廷趁機(jī)要求釋放蘇武,匈奴卻謊稱蘇武已經(jīng)死亡。不久,漢使者又再次到匈奴,與蘇武隨行出使匈奴的?;?,就去密見漢使者,告知蘇武并沒有死。常惠要漢使者向單于說,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射中一只鴻雁,雁足上系著一封帛書,上面說明蘇武還在某個大澤中。漢使者就按照?;菟糖叭ヘ?zé)問單于,單于大吃一驚,只好向漢使者認(rèn)錯,并釋放了蘇武。蘇武出使到匈奴,十九年后才得以回到漢朝。
后來,因?yàn)檫@個典故,“鴻雁”就被用來作為書信代稱了?!凹难銈鲿眲t是比喻書信的往來。
【責(zé)任編輯: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