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卸下職務(wù)的時候,難免會在心里回顧自己幾十年的事業(yè):年少時的宏圖大志是否已經(jīng)實現(xiàn),自己拯救了多少蒼生抑或是否兼濟了天下?早年夢想得到的榮耀、享受和愛情,是否都品嘗了它們的滋味?那些青春的熱望、那些幼稚的猜想,是否還會閃過蒼老的腦海?
不過這些都已經(jīng)不重要了。退休意味著一個人事業(yè)的正式終結(jié),他將進入人生的最后階段。從生活保障上來說,古代官員尤其是明清以后的官員,晚景都比較不錯。朝廷會有正式的退休待遇,同時他們在任期間積蓄的各種灰色收入也足以保障他們過上一個安逸的晚年。那么古代官員退休以后都做些什么呢?
醉心宗教,為自己和家族祈福
人到晚年,總是希望自己能夠長壽,而且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富貴平安,所以許多退休官員寄希望于超自然的神仙或者是菩薩,禮拜祈禱,希望能夠增加自己的壽命,或者乞求自己來世的富貴,或者盼望子孫能夠傳承家業(yè)、光耀門楣。這也是人之常情。
北宋的開國功臣石守信晚年信奉佛教,修行不止;另一個開國大將韓重斌也信奉佛教,晚年還在河南安陽組織民工修建寺院。他們這么做自然是為了“積功德”,以求好的結(jié)果。不過,佛教的因果報應來得畢竟太緩慢了,無法惠及今生今世。而退休官員在老邁之年,難免生老病死,于是就有一些退休官僚迷信道教,希望能夠在當下就長生不老。比如,宋太祖時的宰相趙普晚年信道,臨死前的一天還去道觀祈禱;宋真宗年間的節(jié)度使張永德晚年傾盡家產(chǎn),延請道士跟自己一起修煉,希望延年益壽。求仙問道在宋朝比較興盛,宋朝的徐鉉就在詩中寫道:“化劍津頭尋故老,同亭會上問仙卿。”可見,當時官員退休以后醉心宗教是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這股風氣延伸到了明清。顧炎武就認為明末清初的社會風氣是:“南方士大夫,晚年多好學佛;北方士大夫,晚年多好學仙?!?/p>
古代的讀書人和士大夫們能比較好地將儒家學說、外來的佛教思想和本土的道家學說,也就是所謂的“儒釋道”三家融為一體。三者在他們的思想當中各有各的地位,并不沖突。蘇軾的觀點就很有代表性:“初好賈誼、陸贄書,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既而讀《莊子》,喟然嘆息曰:‘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后讀釋氏書,深悟?qū)嵪啵瑓⒅?、老,博辯無礙,浩然不見其涯也?!笔看蠓騻儾⒉痪窒抻谛欧钅囊患业膶W問,而是融會貫通,各取所需。哪個年齡階段、哪個人生階段需要什么樣的思想,就信奉什么樣的思想多一點。
建造私家園林,游山玩水
明朝萬歷年間太仆寺少卿徐泰時因為遭人忌恨,被勒令退休。徐泰時回到家鄉(xiāng)蘇州閶門外下塘花步里,營建了私家園林,這就是現(xiàn)在赫赫有名的留園。同為蘇州名園的退思園則是清朝光緒年間曾在安徽做道臺的任蘭生被彈劾后,回鄉(xiāng)歸里,在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間修建的。他給園子取名為“退思”,意取《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的含義。
明朝福建仙游人鄭紀,退休時年僅32歲。鄭紀沒有蘇州士大夫那樣的雄厚財力,造不起園林。好在他的家鄉(xiāng)福建多山多水、風光秀美,退休以后,鄭紀在臥屏山讀書22年,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鄭紀作《歸樂窩記》,對山林生活的描寫相當愜意:“每天朗氣清,翁冠竹籜(筍皮)冠,服葛巾衣,著芒履(草鞋),曳槁藜杖,游于隴間,……行而視,視而立,倦則班茵而坐,客至隔籬而呼,翁顧而笑,笑而起,迎客入窩中。呼童引泉瀹(煮)茗、烹雞取魚、摘蔬果,酌酒賦詩、鼓琴彈棋擊壺以為樂。酒醉則攜手散步于園池之上,度麥隴、穿竹徑,轉(zhuǎn)過松林桑塢之下,賓主兩忘,景物俱化,不知人世間何樂如之?!编嵓o進而感嘆說:“雖然天下山川景物之美,何限豈一歸樂窩,但世之人多售身于軒冕(官位爵祿),老死而不知歸;間有歸者,猶營營馳逐不已。雖山川景物日羅于前,皆不知其為可樂?!?/p>
一技之長,打發(fā)閑光
古代多數(shù)官員文化水平較高,其中不少人喜歡讀書、寫作。這些人是古代作家隊伍的主力軍,也是學術(shù)研究的主要力量。唐宋之后,官員的私人著述幾乎都是在退休的時候?qū)懗傻摹1热纭稓w田園居》、《歸潛記》等名字,一看就是退休官員寫的。明朝萬歷年間的首輔大臣徐階退休以后就著作頗豐,有《經(jīng)世堂集》 26卷、《少湖文集》10卷,另編有《岳廟集》刊行于世。同樣,明朝的徐光啟主動退休后在天津購買土地,開始種植水稻、花卉、藥材等,從事農(nóng)業(yè)科學的實驗,他還經(jīng)常往來于田間地頭收集華北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驗,后來寫成了《農(nóng)政全書》。很多官員退休后變得敢說話,說真話了,拋棄偽裝和顧慮,寫了不少有關(guān)官場見聞和經(jīng)驗教訓的書。著名的有張集馨的《道咸宦海見聞錄》,史料價值很高,本書多有引用;此外還有同時代朱克敬的《暝庵雜識》、段光清的《鏡湖自撰年譜》。以游宦做幕僚為業(yè)的“紹興師爺”群體中的老成退休者,也寫了多本類似“師爺必讀”的官場教科書。
身在江湖,心在朝堂
多數(shù)官員退休后“不問政事”,可也有少數(shù)官員退休后依然身在江湖、心在朝堂。對朝廷大事,他們沒什么影響力了,可是對本地的政事少不了指指點點。著名的海瑞,中間一度“被退休”16年。他保持了一貫的憂國憂民和耿直的性格,雖然退居鄉(xiāng)間了,還堅持每天外出考察民情,并且監(jiān)督地方官員。海瑞十六年如一日,經(jīng)常對地方政府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地方官員對這些官場老前輩再頭疼,也無計可施,反而要好言好語相待。
這些退休官員構(gòu)成了中國古代士紳階層的主力。因為他們?nèi)嗣}關(guān)系錯綜復雜,又有一定的行政經(jīng)驗,地方政府一般不敢得罪他們,對他們禮敬有加。地方長官往往將“老干部工作”作為重要的工作內(nèi)容,逢年過節(jié)都要噓寒問暖,對于一些有名望的地方士紳還要攜帶酒米親自登門慰問。
當然,地方政府對退休官員的態(tài)度曾經(jīng)有過轉(zhuǎn)折。唐朝官員退休以后,并不是由自己所屬的部委機關(guān)或地方政府發(fā)放退休金,而要在自己的戶籍地或者退休后居住的地方向當?shù)卣暾埻诵萁?。若地方長官重視老干部,當?shù)赝诵莨賳T的晚年生活就好一些;如果遇到不尊老敬老的地方長官,當?shù)赝诵莨賳T的晚景就不好過了。
因為有了各種退休后的制度待遇,加上朝廷對退休官員的各類關(guān)照,明清的退休官員在地方上腰桿直了很多,不再像唐朝時期仰聞地方官府的鼻息生活了。一些強勢的退休官員還干涉地方政務(wù),對地方官員仕途升遷有著重要影響。反過來,地方官員要巴結(jié)、奉承、攀附在鄉(xiāng)退休官員了。
【責任編輯: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