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經(jīng)典 > 正文

天安門原有“龍門”和“虎門”

來源:網(wǎng)絡 作者:      2016-11-25

  北京的天安門原本是明清時期皇城的正門,天安門東面和西面原來各有一個門,東面的門叫“長安左門”,西面的門是“長安右門”。

長安左門,1952年被拆除

  古代的科考是求取功名、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徑。因此,金榜題名者則被稱為“躍龍門”,意思就是說,在科舉考試中勝出的人,從此可以大展宏圖了。其實,“龍門”不是杜撰出來的,古時不僅有“龍門”,還有“虎門”。

  北京的天安門原本是明清時期皇城的正門,它創(chuàng)建于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永樂十五年(1417年),只是,當時名為“承天門”。到了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承天門經(jīng)過改建后,改名為天安門。天安門東面和西面原來各有一個門,東面的門叫“長安左門”,西面的門是“長安右門”。

  明清時期,朝廷要將金榜題名者的名單從都城天安門送出來,然后公布于眾。凡是經(jīng)殿試考中狀元的考生,可以說是“一登龍門,身價百倍”,所以人們就把“長安左門”稱為“龍門”。

  但是,朝廷對“長安右門”的使用卻大不一樣。朝廷把那些重犯押進“長安右門”之內,驗明正身,進行處決。于是,人們把“長安右門”比作冷森森的虎口,所以人們就將“長安右門”和“長安左門”對應起來,將其稱為“虎門”了。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