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測試要我來說的話,一個沒有精神需求的人,智力平平、思想狹隘,這樣的人就是“庸人”(德語:philister)——這起初是德語中的俚語,在高校中風(fēng)行一時,后來從一種更高的意義來指代沒有靈性的人,也就是“不被繆斯女神眷顧的人”。我傾向于采取一個更高級的觀點,把庸人這個詞語運用到那些現(xiàn)實生活中庸庸碌碌的人們身上;但這樣的定義有點抽象,不太好理解,在今天旨在追求流行的論文中幾乎看不到。另外一個定義更容易闡述,指明了庸人的本質(zhì)特性,即,一個沒有精神需求的人就是庸人。
庸人沒有智力的樂趣——正如前面已經(jīng)提到過的,沒有真正的需求就沒有真正的樂趣。庸人的人生,不會被獲取知識的欲望驅(qū)動,也不會受到對他們自己有利的洞察力的鼓舞,更不會去體驗身邊真正符合審美的樂趣。倘若這種樂趣是時尚的,為了跟上潮流,庸人會強迫自己不得不去注意它們,但實際上他對此幾乎毫無興趣。
庸人唯一真正的樂趣是感官的樂趣,他認為感官的樂趣可以彌補其他方面的損失。對他而言,牡蠣和香檳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他的生活目標(biāo)就在于獲取所有能帶來安逸舒適的東西,如果這些事讓他忙得團團轉(zhuǎn),那他反倒覺得無比幸福!如果運氣好,出身豪富,無須自己辛苦打拼,這樣的人將不可避免地感到無聊;而為了擺脫無聊,只好依靠各種補救方法,比如打球、看戲、聚會、玩牌、賭博、賽馬、沉迷女色、飲酒、旅行等等。但所有這些都不足以保證不無聊,因為沒有真正的精神需求,就不可能快樂。
庸人的典型特征就是空虛麻木,沒有生活重心,與動物類似。沒有什么能夠使他真正感到愉悅或興奮,因為感官的樂趣很快會煙消云散,世界轉(zhuǎn)眼就變得難以承受,甚至連打牌都令人厭倦。幸好還有虛榮心帶來的樂趣終生相伴。
庸人們要么是為自己在財富、社會地位、影響和權(quán)力方面高人一等,得意揚揚;要么,至少也要追隨著那些各方面都更顯赫的人,沐浴在他們的華麗榮光之中——英國人把這樣的情況叫作附庸風(fēng)雅,而這樣的人,自然就是勢利眼。
盡管如此,他依然不會想要提升自我的價值,或是尊重卓越的精神思想;他依然會繼續(xù)追逐社會地位和財富,權(quán)力和影響力,對他來說這些才是世上唯一真實的好處,希望自己能在這些方面勝過別人。這一切都是他身為一個人卻沒有精神的需求導(dǎo)致的結(jié)果。
庸人最大的苦惱是對思想毫無興趣,為了逃避無聊,他們只能不斷地追求現(xiàn)實的東西。可惜“現(xiàn)實”要么不盡如人意——一旦窮盡,人就會感到倦怠,要么就是相當(dāng)危險,禍害無窮。而理念性的世界廣袤無垠,平靜如水,“超然于我們的憂傷”。
選自叔本華著《人生的智慧》
【責(zé)任編輯:霖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