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殿堂 > 正文

耄耋金庸求學西洋 八旬馮其庸熱授國學

來源:人民網 作者:      2016-09-12

身著學袍的查先生笑受采訪(人民網記者施曉慧攝)
 

    [編者按]這期入選的文化人物,都出生于1924年,都是響徹當代中國文壇的大家。不過,一個以耄耋之年遠赴西洋攻讀學位而引人關注,一個以82歲高齡執(zhí)掌人大國學院而火熱一時。他們分別是中國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查良鏞(金庸)先生、中國著名的紅學家馮其庸先生,詳情請閱讀本期文化人物。

 

  ■入選人物——耄耋金庸求學西洋

  點題:6月22日,耄耋之年的查良鏞(金庸)先生在英國劍橋大學接受了榮譽博士學位。早前媒體已經多次報道,金庸先生已向該校申請攻讀博士學位,并獲得批準。消息傳出,一時引起外界議論紛紛:有人驚嘆他年逾古稀,不圖虛名,甘當學生,苦修真學;也有人認為金庸讀博,不可當真,說不定又是一番炒作。這么一位當代中國文壇的風云人物,在華人世界擁有無數“Fans”的著名學者,為何81歲了,還要遠赴西洋,執(zhí)意攻讀學位?對此,金庸先生說,他特別崇尚陳寅恪的一句名言:“不求學位,只求學問”,他將追隨前輩,明志求學,廣學博聞,以增見識。這次入劍橋攻讀,志在求學,而非為求學位。閱讀:金庸在劍橋接受榮譽博士學位

  ■相關閱讀:

  訪金庸:謙謙君子 只求學問——他是作家,妙筆生花,激揚文字,用俠情打動千萬人心;他是報人,捭闔縱橫,針砭時弊,一支筆論盡風云變幻。耄耋之年,他喜獲劍橋大學“榮譽博士”。81歲,他為何執(zhí)意攻讀學位,重返校園?為探明這個中緣由,記者在初夏靜謐的劍河邊上拜訪了金庸。

  金庸劍橋讀博:不是經濟學的玩笑——從純經濟的視角來分析,金庸遠赴英倫苦讀二三年,其機會成本可非同一般。其間商業(yè)活動減少、人氣降溫下跌的損失自不必說,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修完博士課程,并不像讀《鹿鼎記》那樣輕松寫意。那么,讀博的收益真的能超過這些成本嗎?……應該說,金庸所關心的不光是剩下的若干個年頭,他更在乎的是自己身后的名聲。讀博注定要成為一段文壇佳話,這個收益可是無限期的?。?/p>

  金庸的精彩話語:

  ·我是不求學位,只求學問。我在浙江大學擔任文學院院長,人家說我學問不好,不夠做院長。別人指責我,我不能反駁,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學問。我向浙大請了假,來這里讀書。

  ·別人批評我,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一個人總是有缺點的。讀書總是對自己有好處的。

  ·旦夕毀譽何足道,百年成敗事非清。

  ·綜合一生,我覺得自己還行,也蠻快樂的。我念書做學問都感覺很開心。如果真有上帝,我覺得他對我不錯!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生于浙江海寧。早年在香港《大公報》、《新晚報》和長城電影公司任職。后創(chuàng)辦香港《明報》、新加坡《新明日報》和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形成《明報》集團公司。五十年代中期開始寫作連載性的武俠小說。到七十年代初寫完《鹿鼎記》而封筆,共完成十五部。他曾用其中十四部書名的第一個字串在一起,編成“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對聯。他的小說贏得海內外億萬讀者的喜愛。金庸不僅是杰出的小說大師,同時又是一位出色的社評家。他曾被人贊譽為“亞洲第一社評家”?!?/p>

  ■入選人物——八旬馮其庸熱授國學

  點題:日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宣布,邀請著名學者、紅學家、81歲高齡的馮其庸先生作為人大國學院院長。此話一出,退休近10年,潛心做學問的馮先生開始為國學院的未來操心起來。他深知,在沒有經驗,沒有借鑒,沒有教學模式的情況下,創(chuàng)辦國學院,如今又在全社會的關注下,責任確實深重。他說:“我要做就實實在在認認真真地做,不然我要這個名頭干什么?”國學院能否順利開創(chuàng)并形成影響?國學是否能重振?海內外是拭目以待。閱讀:國學院應重金請名師

  相關閱讀:

  馮其庸:將學生培養(yǎng)成國學大師——這些年社會對國學內容普遍重視不夠,這個國學院的成立可以培養(yǎng)一些專門人才,提高大家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外國文化并非都是好的,不是都適合‘拿來主義’”。

  復興國學,現在不做何時做——國學之事關乎我們這個民族最敏感的文化心理神經。對于人民大學的計劃,反對者有之,支持者也有之,這本是健康社會的常態(tài)。但是,看到上海學者王曉漁用充滿戲謔的筆調,把倡導儒學的網上帖子斥為“一夜之間刷滿電線桿的老軍醫(yī)”廣告,旅美學者薛涌以西方文明的強勢標準,指責振興國學“體現了國學派對融入世界文化的不甘心”,筆者確實很有些詫異: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到底背負了多少原罪,值得某些人士如此地鄙夷不屑的字眼冷嘲熱諷?

  馮其庸話語:

  ·國學院要做,就認認真真地做,做個三五年之后才能看出它的結果來。一定不能太急于求成。學生們大一大二要好好打基礎。

  ·有人問我讓小孩子讀經有什么用。我回答說,我小學五年級讀經,現在覺得還有用。大家現在爭論什么是國學,國學包括什么內容。我說我們把傳統(tǒng)的精華抓住,一邊學習一邊研究就行了,這比回答國學概念更重要

  ·沒有合適的課程,沒有高水平的師資,國學院不可能辦好。國學院請老師,一定要請真正的名師,人大要是自己沒有那么多合適的老師,一定要舍得花重金請名師。

  ·我要做就實實在在認認真真地做,不然我要這個名頭干什么?

  ·做學問是一輩子的事,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一定要肯下功夫,肯吃苦,要自甘寂寞和淡泊。一個真正的求知者,是應該永不滿足,永遠要奮力探求的。

  【馮其庸,名遲,字其庸,以字行,號寬堂。江蘇省無錫縣前洲鎮(zhèn)人,1924年生。1948年畢業(yè)于無錫國學專科學校。1949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秋,奉派任無錫市第一女中教師。1954年8月調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學系任教,先后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并帶碩士研究生。1975年至1986年,長期借調文化部主持脂本《紅樓夢》的校注并創(chuàng)建了《紅樓夢》研究所,任所長。1986年調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并兼任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學系教授。截至目前為止,馮其庸先生已出版的學術著作(包括由他主編的幾種)共有近三十種之多,計兩千九百萬字。】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