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发展简史:古称 “角黍” 晋代加入中药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资料图:湖南衡阳千人共尝千斤大粽。王朝顺 摄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上官云端午节快到了,一般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得吃上几个粽子。在北方,像北京粽子一般个头较大,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在南方,像广东粽子则个头较小,馅料则有冬菇、五花肉等,口感鲜美。而这看似不起眼的吃食,实际上已经有了悠久发展历...

《西游记》里的南瓜究竟是什么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西游记》第十一回:十殿阎王同意放唐太宗还阳,太宗非常感激,说,我回阳世,无物可酬谢,唯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u201C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u201D太宗说,我一回去即送来。于是,招募到刘全,让他u201C头顶一对南瓜,袖带黄钱,口噙药物u201D,到阴司给阎王送南瓜。阎王非常高兴,收...

见证历史瞬间的那些国礼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瓷塑天鹅   俄罗斯瓷壶   在国际交往中,互赠礼品是一种国际惯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对外公务交往中受赠了大量礼品。这些礼品见证了中国外交史上一次次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u201C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展u201D中...

胭脂盒:古代女子闺房必备之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文化典藏】古代胭脂盒非常非常精致漂亮,是古代女性喜欢之物。   【文化典藏】胭脂盒,顾名思义就是女子用来放胭脂、香粉的盒子,是古代女性闺房必备之物。   【文化典藏】女为悦己者容,从某些方面来说,古代女子对妆容的注重,远远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 ...

辣椒真是明代才传入中国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大多数人普遍认为,辣椒原产于美洲,明代后期16世纪末传入中国。主要的依据是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公元1591年中的记载:u201C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u201D通过这段描述,一开始辣椒传入中国的时候还是作为观赏植物,一直到清代乾隆年间后,才开始成为可食用的植物。  ...

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从怎样的原点走到了今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大英博物馆的前身,竟然是一个柜子   今天的大英博物馆拥有800万馆藏,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富足以串起整部世界史。而它的前身,竟然是一个柜子u2014u2014u2014汉斯·斯隆爵士的私人收藏柜。   历史上的汉斯·斯隆爵士,1660年出生于爱尔兰。他的正职是名医生,并且迸发出科学家般的创造...

八件中国文物回国“省亲”,这次不看真的遗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本报记者 刘航摄   奥杜威石质砍砸器   250万年前,第一批工具被人类祖先在非洲制作出来。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古老文物u2014u2014奥杜威石质砍砸器,就是这些工具之一。人类祖先利用这些工具切割动物躯体,砸碎动物骨骼,以获得营养丰富的骨髓,令其他食肉动物望尘莫及。   鸟形石...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圆明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给你一个"活"的文化遗产】   今年是圆明园建园310周年。   自1707年康熙帝将畅春园北面的一块地方赏给皇四子胤禛修建园林算起,前153年的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清帝的苦心经营,辉煌耀眼。然而,1860年后的157年间,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焚掠,之后又不断被破坏,...

科考进士与民国北京诗词结社的兴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科举时代,赋诗填词是文人士大夫的必修课,结社雅集颇为流行。虽然1905年科举停废,但士人积习难除,此后数十年间,诗词结社遍布南北。作为最后两科进士中的代表,甲辰科(1904)进士关赓麟和癸卯科(1903)进士郭则沄曾先后在北京、天津、南京主持坛坫,成立寒山、稊园、蛰园、冰社、须社、清溪、瓶花簃、...

飞过百年历史的无人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上个月,成都双流机场17天内发生至少9起无人机扰航事件,造成共计过百架航班备降、返航或延误。如果说,十多年前的伊拉克战争让许多人第一次知道了无人机,那么,近段时间的无人机扰航事件则让更多人关注和思考起无人机的监管和未来。   回望历史,尽管无人机进入民用是最近10年的事,但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人...

博物馆里欢乐多:古钱币像铲子 “关老爷”扭腰卖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16日,国博内的参观者们。上官云 摄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上官云说起博物馆以及博物馆里的展览,尤其涉及古代珍品时,可能大多数人脑海里会蹦出这样的情景:雕像们目视前方,人们瞪大眼睛观摩艺术品,配上略微昏暗的灯光,展厅内一派幽深气息u2026u2026实则不然。如果你仔细了解,就能发现看似严...

“飞花令”与中国古代酒令文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日前落幕,年仅16岁的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不负众望,连闯三关,成功夺冠。   《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无数网友在电视机前跟着选手答题,在微博、微信上热烈讨论,引发了人们对古诗词记忆空前高涨的参与度。其中,最受观众热捧的环节无疑是u201C飞花令u201D。选...

明清时期如何疏解北京人口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疏解城市人口,古已有之。为调控北京的城市人口规模,明清时期就曾采取过多项措施疏解人口,取得了一定成效,其疏解之策对于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据《北京志·人口志》记载:明初北京城市人口经过自发离散和明太祖强制迁徙,原元大都地区居民大量流失,只有9.6万。此后人口恢复和增长主要得益于军卫人...

中外交流的见证:故宫中的“一带一路”文化元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明正德的青花回文大碗   原标题:u201C一带一路u201D与故宫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与传承者,是中国文化对外交往的一张响亮的名片,也是u201C一带一路u201D建设中无可替代的文化元素。   紫禁城与丝绸之路   紫禁城建成于1420年,是明清两朝...

丝路“糖史”(遥望丝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3/25

  开栏的话   两千年时光,铸造出丝绸之路。这些纵贯山脉、横跨海洋的通道是古老世界的神经中枢,令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将文明的脉动传递到各个角落。斗转星移,丝路迢迢,从未熄灭的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对文明的渴望,精神之光在这里凝成一段从未远去的旋律。自本期起,本版推出u201C遥望丝路u201D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