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博覽 > 正文

民國時期已有“吃貨”一詞 在民間普遍運用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肖伊緋      2016-07-25

  民國“吃貨”的愛國情懷

  這位“吃貨”應當是位愛國青年,他筆下的1933年春節(jié),充滿著對國家前途的擔憂,流露著對國民素質的失望。

  吃貨,指愛吃的人,多指喜歡吃各類美食的人,并對美食有一種獨特的向往、追求,有品位的美食愛好者、美食客、美食家。吃貨,如今已成為都市人群的日常用語,直截了當?shù)乇磉_著人們對美食生活的向往。

  其實,早在1930年代,“吃貨”一詞就在民間普遍運用,口頭語與書面語應當都曾出現(xiàn),并不少見。早在1933年2月20日的北平《世界日報》上,就刊載過一篇署名為“吃貨”的《廢歷新年》的文章。所謂“廢歷”,即指舊歷、農(nóng)歷。原來,北伐勝利以后,國民政府頒布政令,通令全國自1930年1月1日起,商民一律不許沿用舊歷、過舊歷年,而必須遵行公歷、過公歷年。而普通老百姓們對此并不買賬,部分政府官員對此也不認同,仍就按傳統(tǒng)春節(jié)習俗,慶祝農(nóng)歷新年。這位“吃貨”同志,身處河北南部的隆平縣,看著當?shù)責釤狒[鬧的過年景象,感慨頗多、不吐不快,就給報社寄去了這篇文章。

  其實,這位“吃貨”應當是位愛國青年,他筆下的1933年春節(jié),充滿著對國家前途的擔憂,流露著對國民素質的失望。

  廢歷新年

  吃貨(自隆平縣寄)

  中國的廢歷新年,在我這沒用的吃貨只認為渾渾噩噩如醉如癡的冀南一帶如此繁盛。不料展開報紙一看,嘿!就是極開化與最文明的上海和南京,在這廢歷的新年關,許許多多的生意亦在閉門大吉,一般居民仍在籌備年貨,實行其過年政策。何況是醉生夢死的冀南,無怪如此?也是原來如此。

  雖然受著內(nèi)憂外患國亡無日的空氣籠罩著,而各地的興高采烈呼幺喝六,到處不減于平昔。散路燈、敲架鼓、獅子會、高蹺會、太平車、牛斗虎、龍戲珠、燃爆竹、放燈花、吃煮餃、吃元宵等等;仍是應有而盡有,大熱而特鬧!假使:拿這一筆消耗的精神和財力捐助到東北去買做亡國奴,不!捐助到東北去抵抗暴日,免做亡國奴!誰曰不可?豈不是“惠而不費”!

  當局的官老爺們,不但不加制止——廢歷年的消耗和提倡——捐助東北抗日,亦竟馬馬虎虎盲從著一般醉生夢死未來的亡國奴在這廢歷的新年上打混混!真令人……

  如果負責當局的官老爺,真?zhèn)€大駕幸臨各地,實行有效力的手段去制止無意識的消耗,難道說也是“吹胡子瞪眼干生氣”不成?然而……然而我這沒用的吃貨,在這廢歷的新年,說這種沒用的廢話,才是真正“吹胡子瞪眼干生氣”哩!然而良心!然而熱血!然而上等階級分子論文明而最講愛國的京滬尚且如此,何況醉生夢死的冀南?何況無知的老百姓?既乏國際知識,又無抵抗力量,中國不亡,將何以賴?於戲廢年!於戲東北!

  一篇500余字的短文,把一位民國“吃貨”的愛國情懷淋漓抒發(fā)。在1933年的春節(jié),國難當頭之際的春節(jié),這位以“吃貨”自嘲的青年,感慨著官民一體的醉生夢死、不知進取之態(tài),抨擊著上行下效的自顧自樂、不知節(jié)約之風。我想,這篇文章的價值不僅僅是將“吃貨”一詞的最早版本往前挪移了十年,更為重要的是,這位民國“吃貨”的愛國情懷如此真切、如此熾烈,足以給80多年之后的讀者們更多啟示、更多體悟吧。

【責任編輯:天亮】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