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十分重視喝茶,甚至每部電影后面的演職人員名單中,都會特別加入有“茶水”(片場專門負責泡茶的人)的名單。這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是獨有的。
|嘿!你喝的茶來自哪個倉?|
為了配合本地人喜歡喝茶的習慣,香港有著大量的茶倉,這里“爺爺存茶孫子賣”。普洱茶在更大的范圍內(nèi)火起來之前,香港幾十年上百年陳期的老茶隨處可見。后來隨著老茶市場被捧熱,香港的老茶幾乎被買空了。但凡還有存留,也都奇貨可居。
有香港人對我說過,在香港喝茶沒人問品牌,我們喝茶會問是哪個倉存的。這個原因可能是早期普洱茶的品類特別少,近現(xiàn)代就幾個大的老字號,到了建國前中茶公司成立以后,更是長期只有中茶牌一個品牌,所以不講品牌的原因,主要是在香港沒有品牌可講。但是畢竟這樣的情況已經(jīng)延續(xù)了幾代人,早已習慣成自然了。
香港人買茶,看中的是級別,這應該也是受到中茶公司標準的影響,但卻與內(nèi)地的審美大有不同,一般內(nèi)地商家都會把細嫩的芽頭認定為最精貴,而粗枝老葉則賤價處理。然而相關(guān)人卻并不喜歡芽頭,認為細嫩的茶不耐存放,三五級的料,用港人觀念來看就偏細嫩了,粗老一些的還要更好,而最粗老的級外茶也不會被放棄,同樣會被收入庫中。等到幾年十幾年陳化下來,再配上菊花一起飲用,就是香港茶樓最常見的菊普。
面對琳瑯滿目的山頭,香港人顯露出來極大的不熱情,因為不同的茶倉應滿足了香港人差異化的需要,也就不再需要品牌了。那還會需要山頭嗎?當然更不需要。
|一邊喊它“臭曝茶”,一邊愛喝它|
臺灣自1860年代以來一直是茶葉的重要產(chǎn)地之一。而且在八十年代之前,絕大部分臺灣所產(chǎn)的茶葉都外銷到國外市場。1949年國民政府退到臺灣,大批來自兩廣等地的軍民也隨之涌入,隨著他們的移入,飲普洱茶的習慣一同進入寶島。七十年代以后,臺灣的經(jīng)濟發(fā)展,與香港、東南亞的接觸日漸頻繁,臺灣興起了港式飲茶,一時之間港式茶樓林立。這一些發(fā)展都讓臺灣社會直接接觸到普洱茶。
可是,普洱并不符合臺灣人的飲茶習慣。臺灣茶一直以來偏愛口味甘甜的烏龍茶,也愛在飲茶時欣賞清清爽爽的湯色。而普洱茶顏色很深,茶湯入口。臺灣社會并未接受普洱茶,還給它取了一個不雅的稱呼:“臭曝茶”。
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普洱茶的飲用者與愛好者仍集中在茶藝界的小圈子中,到九十年代中后期,臺灣人注重開始注重養(yǎng)生,媒體引用外國的研究報告,大量介紹普洱的健康功效,飲用普洱茶的風氣才漸漸擴散開來。
|從“平民”到“貴族”|
說普洱茶,不能不提南洋,若非因為南洋的持續(xù)消費,普洱茶說不定早就消亡了??梢赃@樣說,南洋的品飲習慣決定了普洱茶的固有形態(tài)。
“越陳越香”的概念是南洋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因為新茶喝多了胃寒,而南洋人喝茶又總是從早喝到晚,所以總要把茶放倉庫里存上一段時間,等青氣散了,滋味變得醇和,也就方便大量飲用而不至于刺激腸胃了。
馬來西亞普洱茶的文化和對普洱茶的價值觀,是這近十余年來逐漸由臺灣、香港的茶人學者們傳播到馬來西亞的。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馬來西亞茶商們與臺灣普洱茶茶人交流漸多,普洱茶的地位在馬來西亞市場慢慢地提升。馬來西亞的普洱味也濃郁起來。
起初,普洱茶在馬來西亞市場盛行的品類都比較生活化、平民化,大部分的馬來西亞人日常飲用的普洱茶,無論家庭或飲食業(yè)界所選用的,都是一般茶性較溫和的,人工渥堆散茶和七子餅茶。而現(xiàn)在市場中大炒普洱價格,推廣生茶普洱青餅,也是近年才流行起來的。
|誰才是正宗的普洱?|
要說普洱,不得不說說它的發(fā)源地,云南。清朝,普洱茶的產(chǎn)地時屬云南省普洱府(今普洱市,2007年前為思茅市),以產(chǎn)地之名,為茶命名。如今普洱茶的產(chǎn)地早已不再局限于普洱一個地方,而是擴展到整個云南,普洱茶已經(jīng)成為了云南地區(qū)所產(chǎn)茶葉的泛指。
正因如此,近幾年關(guān)于普洱的定義紛爭不斷,出現(xiàn)了普洱綠茶、普洱紅茶、普洱花茶的提法。細究云南當?shù)貍鹘y(tǒng)的普洱茶制法,是以曬青茶為主的。彼時的云南人制法并不精湛,直至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四大家族掌控的中茶公司進入云南,于是在鳳慶、勐海等地建立了現(xiàn)代化的茶廠,云南才引進了烘青綠茶、炒青綠茶、紅茶工藝。這樣一來,普洱茶的原產(chǎn)地,除了曬青,第一次有了其他加工方法,尤其是烘青與紅茶,更成為了普洱茶的主流產(chǎn)品,而其傳統(tǒng)的曬青茶則保留在了勐海等少數(shù)地方。
普洱茶讓數(shù)百年的歷史用一種奇妙的方式串聯(lián)和歸位,也進一步影響著愛喝茶的民族,自西往東,由北向南。
以上內(nèi)容由《世界遺產(chǎn)地理》整理
【責任編輯: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