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正能量 > 正文

塞外青城:壯似陰山歌敕勒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作者:殷耀、于嘉      2018-12-26

  呼和浩特為蒙古語,意思是“青色的城市”,簡稱“青城”。在這個城市我們已經生活工作了二三十年,喜歡上了這座城市。

  城市是有性格的。呼和浩特人性格粗豪率真、熱情奔放?!半防沾ǎ幧较?。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边@首南北朝民歌,反映了當時呼和浩特地區(qū)的景象?!爸兄萑f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在呼和浩特仰望蒼穹,常使我聯(lián)想到金庸先生《天龍八部》里蕭峰這個人物。

  這種天地英雄氣由來已久。早在戰(zhàn)國時,北方地區(qū)的趙武靈王沖破傳統(tǒng)觀念,實行“胡服騎射”,把游牧部落驅逐到陰山以北,在呼和浩特一帶設云中郡,成為中原王朝在此設置的第一個行政建制。自此,呼和浩特地區(qū)以“云中”著稱。趙國為防御游牧民族南下,還在陰山南麓修筑長城。在呼和浩特西北部的東烏素圖村,修建于2000多年前的趙北長城依稀可辨。沙土質的長城上,古木傲然挺立,記錄著歲月印痕。秦滅六國后,把燕、趙和秦的長城修繕連接,建成萬里長城,它在呼和浩特的一段,基本上就是趙長城的那一段。如今,呼和浩特北郊一些老人還傳誦著“秦始皇走馬修邊墻”的故事。

  到了西漢,呼和浩特市仍屬云中郡。“云中”這個詩意的名字,給這里留下了諸如“朝入云中郡,北望單于臺”等歌詩佳句,但我最激賞的是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頗有作為的云中太守魏尚為爭軍功多報了6顆首級,漢文帝便把他免職并處刑一年,馮唐據(jù)理說服文帝,文帝馬上任命馮唐為特使到云中郡赦免了魏尚?!妒酚洝肪硪话倭愣恶T唐列傳》詳細記載了這件事。經過古城鎮(zhèn)時,我想象歷史深處應該有這樣一幕:手持天子符節(jié)的馮唐從長安跋涉而來,滿城百戰(zhàn)能勝的士卒為平日體恤他們的太守魏尚遇赦荷甲而舞、歡聲雷動。

  翦伯贊先生在《內蒙訪古》里說:“陰山以南的沃野不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們進入中原地區(qū)的跳板。”在呼和浩特市這塊巨大的“跳板”上,北方游牧民族打馬走過,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文明,演繹了威武雄壯的歷史劇目。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呼和浩特地區(qū)活動的民族主要是鮮卑和敕勒。公元258年,鮮卑族的拓跋部在呼和浩特南45公里的盛樂(今和林格爾縣一帶)舉行部落酋長祭天大典,建立都城。大青山以南的呼和浩特一帶被稱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就誕生于此。

  從盛樂遷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的北魏王朝,完成了從塞外草原游牧政權到中原王朝的嬗變。孝文帝遷都洛陽后,這個從呼和浩特出發(fā)的王朝為締造大一統(tǒng)的王朝奠定了基礎。之后,北魏分裂演變?yōu)楸饼R和北周,北周滅北齊,楊堅篡北周后統(tǒng)一南北肇基隋朝,開啟了大一統(tǒng)的隋唐盛世。

  陳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推測之后記》說:“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chuàng)空前之世局。”這“塞外野蠻精悍之血”就來自呼和浩特市,隋唐盛世就從這里打馬走出。從北魏到隋朝王朝更迭,不少帝王將相來自今天呼和浩特市的武川、和林格爾和托克托縣。

  “野蠻精悍之血”,在我看來是一種尚武精神。邊地自古出英雄,婦女也矯健豪爽,這從婦孺皆知的《木蘭辭》里就可以領略其精神。還有一首北朝名歌《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苯裉欤@種尚武精神演變成了北方女子的豪爽性格。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边@是唐代柳中庸的《征人怨》。金河、青冢、黑山都在呼和浩特市境內。我一直懷疑“玉關”或許是“榆關”,榆關就在呼和浩特市和托克托縣一帶。在呼和浩特市這片土地上,有一個人人們不會忘記——王昭君,青城千古,青冢千古。昭君出塞,遠嫁異族,播下和平睦鄰的種子,對當世及后來民族的平等團結產生了深遠影響。歷代文人極盡想象之能事,描寫“昭君不慣胡沙遠”的一面,但董必武先生說得好:“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 舞文弄墨總徒勞。”如今,“青冢擁黛”已成勝景,呼和浩特有“昭君路”,羊絨衫等也有“昭君”品牌。

  從軍事重鎮(zhèn)到商貿中心的轉變,是從遼金元開始的。這一時期在呼和浩特東郊白塔村一帶設立了豐州。到了元代,這里貿易活躍,商業(yè)興旺,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元代學者劉秉忠《過豐州》“車馬喧闐塵不到,吟鞭斜裊過豐州”,擘畫出商貿興旺、清秋揚鞭、歌謠慷慨、炊煙斜裊的意境。明初,元室后裔首領達延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他的孫子阿拉坦汗在嘉靖年間率部駐牧豐州一帶,仿元大都建了一座新城——“庫庫和屯”,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

  粗獷尚武的地區(qū)性格,在民族交融中又賦予了呼和浩特包容大氣的氣質。明末清初,山西等地的人們背井離鄉(xiāng),走西口到塞外經商,促進了當?shù)亟洕姆睒s,密切了蒙漢等各族人民的交往,這一遷移被稱為走西口。除了經商,不少移民還辛勤耕作、蓋房壘院、安家落戶,使塞外單一的游牧經濟,逐漸轉變?yōu)檗r牧并舉、蒙漢共居。

  走西口人不僅帶來了內地的特色曲藝,還帶來晉陜的特色美食。如果你在我們家鄉(xiāng)托克托縣的農家做客,常會吃到用糜米制作的酸粥。相傳,酸粥最初流行于山西河曲,正是走西口人帶來這一美食,讓它在內蒙古中西部流傳至今。當然我們也愛喝奶茶、吃烤全羊。

  飲食蒙漢相通,性格你我包容,連地名也你中有我。在呼和浩特,常見以“板”命名的村莊,遍布走西口移民搭建的住宅或鑿制的窯洞。他們采用蒙古語音譯,稱之為“板升”或“板申”,簡稱“板”,并以此命名村莊。呼和浩特東南部的和林格爾新區(qū),就有公布板、板定板、姑子板等村莊。

  在呼和浩特,朋友之間很少問對方的民族,都盼著城市更漂亮。小時候,在托克托縣只見過楊樹、柳樹、榆樹和一些夏果樹。1993年大學畢業(yè)來到呼和浩特,看到的也常是“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只多了松樹和丁香?,F(xiàn)在的呼和浩特真像一座森林里的城市。以往,市民賞桃花主要是去公主府公園。如今,呼和塔拉萬畝草原、成吉思汗公園、草原絲綢之路文化主題公園等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一個比一個漂亮。綠地越來越多,我們喜歡這種城市中有草原的感覺。

  站在城東北的呼和塔拉萬畝草原上,風吹草低見到的不再是牛羊,而是一座壯闊的草原新城。耳際敕勒歌穿越千年響起“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風景千年殊,不變的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的豪情,有了這豪情,城市的未來更加壯闊。

  原文鏈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226/2995159.shtml

 

【責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