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正能量 > 正文

母愛

來源:北方新報 作者:張軍霞      2018-12-20

  母親的衣柜里有一件舊棉衣,圖案都磨損得模糊了,她卻一直珍藏著。每年冬天都會拿出來曬一曬,然后再疊得整整齊齊收起來。母親對它如此眷戀,是因為這件舊棉衣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大姐剛出生時,父親還沒有外出工作,單靠每年那點可憐的工分,日子過得十分拮據(jù),每天煮兩個雞蛋,是他唯一能夠給產(chǎn)婦提供的營養(yǎng)。本來,按照我們村子里的風(fēng)俗,在嬰兒長到十幾天時,母親就可以抱著她回娘家,俗稱“出滿月”,大概就是擔(dān)心出嫁的女兒在婆家被照料得不夠周到,趁此機(jī)會回娘家開開小灶。

  盡管姥姥的家就在村子?xùn)|頭,母親卻一再推遲回去的日期。因為那時正是數(shù)九嚴(yán)寒的天氣,母親擔(dān)心孩子冷,把家里能用的棉花都做成了孩子的小衣服、小棉被,她出嫁時在6月,僅有的兩件新衣裳都是夏天的,到了冬天只有一件單薄的棉衣,擔(dān)心姥姥看了心疼,每次老人來家里探望時,她都借口要喂奶,和孩子一起擠在被子里。

  一天,母親給嬰兒洗尿布時,姥姥看到了她壓在枕頭下面的那件棉衣。據(jù)說,她伸手摸了一把,喊了一聲:“我的兒??!”眼淚就嘩嘩掉了下來。此后接連好幾天,姥姥都沒有來。等到她再來時,胳膊下夾著一個藍(lán)花包袱,包袱里面是一件嶄新的女式棉襖,胸前有一大朵好看的百合花,還帶著中式盤扣,母親穿著它,體面地抱著孩子回娘家去出滿月,到了家里才知道,姥姥為了給母親做這件棉襖,把她唯一的一件首飾——銀簪子賣掉了。

  那枚銀簪子,是姥姥的母親留下來的唯一念想,姥姥總把它藏在一個小木盒里,只有逢年過節(jié)才舍得拿出來。為了姥姥失去的這枚銀簪子,母親悄然落淚,等到大姐出了滿月,她就把新棉衣收起來舍不得穿了。

  后來,家里又陸續(xù)添了二姐、我和小妹,二姐和小妹的生日都在冬天,母親仍然是穿了姥姥做的這件棉衣回娘家,衣服上的百合花漸漸褪了顏色,里面填充的棉花也換過幾次,母親卻仍然像當(dāng)年一樣珍愛它。

  姥姥去世的那一年,一個有陽光的日子,母親像往年一樣提前晾曬過冬的衣物,她把那件舊棉衣收進(jìn)屋子,疊得整整齊齊,正準(zhǔn)備收到柜子里時,卻忽然伏在上面抽泣起來。

  時隔多年,舊棉衣上面不會再有姥姥熟悉的味道,但在那個物質(zhì)貧乏的年代,母親的冬衣曾經(jīng)那么冷,姥姥的母愛卻那么暖,這濃濃的親情,到什么時候也不會褪色。

  原文鏈接:http://www.northnews.cn/2018/1219/2990805.shtml

 

【責(zé)任編輯:堯日】

掃一掃關(guān)注北疆風(fēng)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