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灯取影 戏若人生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19/09/18

  巴林左旗皮影是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右旗和林西县东北部等地区,具有强烈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皮影艺术形式。   它属于北方皮影的唐山影派,以唐山滦县滦州皮影音乐唱腔为基础,又兼融了其他皮影流派。作为早期传入内蒙古的皮影艺术之一,巴林左旗皮影深受当地各族群众喜爱。 ...

二人台:塞外怒放的山丹花

来源:内蒙古旅游报   2019/08/14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水草丰茂的黄河两岸,盛开着一朵塞外奇葩,它就是被人们称为塞外山丹花的二人台。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水草丰茂的黄河两岸,盛开着一朵塞外奇葩,它就是被人们称为塞外山丹花的二人台。二人台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

从远古走来的文明印记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2019/08/08

  音乐浑厚,音色优美,时而热烈奔放,时而气势如虹,一曲《万马奔腾》在“中国·呼和塔拉蒙古马文化艺术周”晚会上响彻夜空。马头作雕饰、马尾作琴弦、马鬃作弓弦,如精灵般的马头琴,让人热血沸腾,让草原为之沉醉。   马与草原有着不解之缘。   阳光明媚的秋日,在呼和塔拉的马...

蒙古族马具的匠心传承

来源:新华社   2019/07/25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老匠人套格敦白乙是“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制作马具长达40余年,他的制作技艺体现了科尔沁马具做工精良、用料考究、使用舒适、装饰华丽的特点。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马具制作历史悠久,在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

“塔穆嘠”:草原上流传千年的“印记”

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   2019/07/23

  随着春日到来,茫茫草原上的积雪慢慢消融,科尔沁草原上迎来了民族风情浓郁的节日——打马印。   打马印,蒙古语称“塔穆嘠”,是蒙古族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马是蒙古族不可缺少的重要家畜,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在放牧过程中,为了便于区别各部落和各家之间的马匹,逐渐养成...

草原文化走向世界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19/07/19

  为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弘扬内蒙古优秀民族文化、提升内蒙古文化影响力、密切与世界的联系,内蒙古对外文化交流内容逐步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大,向世界彰显了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欢乐春节”活动遍地开花。近两年来,内蒙古积极参与文化部在海外举办的“欢乐春节”大型文化...

潮尔:生生不息的草原弦歌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19/07/01

  潮尔是蒙古族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音色低沉,浑厚而又柔和。潮尔的发展历史与游牧人民的生活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岁月的磨砺造就了蒙古族刚强、勇敢以及沉稳的个性,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净化,音乐得以升华。发源于内蒙古草原,被称为“文化钻石”的弓弦乐器潮尔,不仅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也是草原文...

说着唱着,让世界听见乌力格尔的声音

来源:中国网   2019/07/01

  乌力格尔是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受广大蒙古族群众的喜爱,保护传承基础一直很好。特别是通辽市,近年来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强乌力格尔艺术的保护传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促进全区乌力格尔艺术的相互学习和保护传承...

蒙古族服饰:保暖不失时尚的新冬装

来源:中国网   2019/06/28

  第十五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总决赛精品展演在呼和浩特市精彩绽放。本届比赛以“亮丽内蒙古·霓尚草原”为主题,集中展示蒙古族服装服饰独特魅力。   据了解,呼伦贝尔市阿资泰布里亚特冬季传统服饰代表队获得第十五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总决赛冬季传统蒙古族服装服饰设计制作金奖。 ...

朱开沟文化 - 推动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

来源:鄂尔多斯晚报   2019/06/19

三足陶鬲(Lì)   朱开沟文化,以农业经济为主,拥有家畜养殖业、手工制造业、酿酒业等,晚期已有了青铜铸造技术,步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因气候变化,朱开沟的经济结构由农业向牧业发展,成为北方游牧文化的雏形,并首次出现了社会大分工。朱开沟文化的发现和确认,极大地推动了内蒙古中南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