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草原文藝 > 正文

三十年代呼和浩特,歸化城與綏遠城

來源:鳳凰新聞 作者:舊影閣      2019-05-06

 

  歸化城席力圖召】

  席力圖召坐落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石頭巷北端,位于大召、小召之間。主要建筑有:山門、牌樓、菩提過殿、大雄寶殿、美岱廟、古佛殿、護法殿、長壽佛塔等。山門上懸有靈光四澈匾額,靈光四澈四個大字上方有延壽寺三個小字。

   

 

  【歸化城大南街】

  大南街是歸化城最繁華的商業(yè)街之一,多家商店齊聚在此。店鋪主要有:藥店、茶館、飯館、雜貨鋪、當鋪、布店、水果鋪、鐘表行、玻璃鋪等等。二十年代初,歸化城的三面城墻、城門被拆除,僅有北門存留;五十年代末北門亦被拆除。

   

 

  【歸化城皮貨攤位】

  呼和浩特市舊稱歸綏。位置在土默川平原東北部,大黑河、東河、西河環(huán)城流過。呼和浩特市是由綏遠、歸化兩城合并而來。民國二年(1913年),此地區(qū)改名為歸綏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立綏遠省,歸綏市(歸綏縣城區(qū))為省會。

   

 

  【歸化城魁星樓】

  魁星樓(又稱文昌樓、魁星閣、文昌閣等等)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管理文運功名之神)建筑。文昌閣多數是在地勢較高處、市井中心地帶興建;多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建筑。歸化城魁星樓位置在歸化城小東街。

   

 

  【歸化城的新娘】

  明朝隆慶六年(1572年),蒙古首領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駐牧呼和浩特,并建庫庫和屯(今玉泉區(qū)境內);從草原游牧過渡到定居生活。明朝政府將庫庫和屯賜漢名歸化(萬歷年間),意為服從朝廷統治,歸順化一。

   

 

  【歸化城大召】

  大召,蒙古語意為大廟;召為藏語寺廟的意思。大召的漢名最早是弘慈寺,后來改稱無量寺;大召還稱銀佛寺(寺內供奉釋迦牟尼銀佛)。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位置在玉泉區(qū)大召前街。

   

 

  【歸化城甘綏清真禮拜堂】

  清真北寺早期建筑是座清真小學堂(北學),清朝咸豐年間建成。民國十年(1921年),回族民眾歷經三年,捐資、購地、建寺,建成甘綏清真禮拜堂。在這座禮拜寺所位于的街道,因其位置在更早的清真大寺北面,故稱清真北寺。

   

 

  【歸化城小召】

  小召位于呼和浩特舊城(今玉泉區(qū))的小召街。蒙古語原稱巴嘎召(巴嘎意為小),漢語譯為小召;原是明朝(俄木布洪臺吉)所建寺院。清朝康熙年間,小召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整修擴建,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工程竣工,皇帝賜名崇福寺。

   

 

  【綏遠城西門箭樓】

  綏遠城原本是一座軍事駐防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增設綏遠城理事同知廳,簡稱綏遠城廳 。民國元年(1912年),綏遠城廳改置綏遠縣,治綏遠城。民國二年(1913年),綏遠縣并入歸化縣。綏遠城從此結束了獨立治理的局面。

   

 

  【綏遠城人像】

  民國三年(1914年),歸化縣改為歸綏縣。后來逐步發(fā)展為如今的呼和浩特市。1949年,傅作義促成綏遠和平解放,古老的綏遠城雖然功能大變,但仍保留了早期的基本布局。五十年代,綏遠城城墻等建筑陸續(xù)拆除?!竞艉秃铺乩险掌?939年。資料:京都大學】

   

  

   

  

【責任編輯:自然】

掃一掃關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