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草原文藝 > 正文

蒙古族的姓氏

來源:內(nèi)蒙古民俗網(wǎng) 作者:      2017-06-07

  蒙古族發(fā)展的歷史,經(jīng)歷了原始社會的各個發(fā)展階段。在古代,每一個部落就是一個氏族。人們在相互稱呼和詢問某人時,在其名前冠以該人的氏族名稱或族號。所以,雖然古代蒙古族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家姓”,但他們有氏族、部落名稱加上那個特殊的復數(shù)升格后綴而成的“敖布格”,也就是族姓。如拉施特在《史集》中記述塔塔兒部落時說:“凡是出自此部落的人,如果是男子,便喚作圖圖忽里歹;若是女子,便喚作圖圖忽里真?!薄睹晒琶厥贰分幸卜从沉诉@個習慣,如孛端察兒問女俘:“你是哪個氏族的人”(或譯作你姓什么)對方則答是某某氏族人某某。這里氏族名稱顯然是在起著姓的作用。即使在現(xiàn)代生活中,為防止同名者混淆,蒙古族還保留著名前附帶父名的習俗,并按照現(xiàn)代用法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寫父名的第一個字母。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國內(nèi)各民族間交往的頻繁,蒙古族的姓氏也有很大變化。至少從元代開始,就有不少蒙古族改用漢字單性,如郭庸、周述忽、李朵兒、魂賽因,趙伯顏等皆是。

  到明代以后,蒙古族改用漢姓的逐漸多起來,特別是臨近漢族聚居地區(qū)的蒙古族用漢姓漢名的就更多了。在改用漢姓的時候一般都取其祖先中的出名人物的名字頭一個字的音,或取其氏族、部落名稱或姓氏的頭一個字的諧音作漢姓,如孛兒只斤或博爾濟吉特氏改姓包,乞顏或奇氏溫氏改姓奇等等。

  過去借用漢姓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樣,有的是為當時封建統(tǒng)治者立過功,由封建皇帝賜的姓;有的是蒙漢兩族通婚,子女改用漢姓;更多的情況是,共同的地域和經(jīng)濟生活,使蒙古族在風俗習慣方面接受了漢族的影響。在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民族關(guān)系不平等的時期,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習俗得不到尊重,因此也促使許多人改用漢姓漢名。解放后,中國各民族實現(xiàn)了一律平等,民族歧視現(xiàn)象被消除,蒙古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受到尊重,民族文化傳統(tǒng)得到發(fā)揚光大,因此人們都喜歡用美好的蒙古語取名字。而且姓從名的現(xiàn)象也很普遍,例如烏云達來姓烏,巴音呼姓巴等。人們在交往中可以按照逐漸形成的共同習慣,根據(jù)彼此間的關(guān)系和對方的年紀大小稱老烏或叫小巴。

  現(xiàn)在家族關(guān)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族姓的作用早已被時間的長河沖淡了,姓名只是一個人的符號,然而,蒙古族群眾對取名卻不是那么輕率的。他們把給孩子取一個稱心如意的名字看作是一件大事,而且為孩子取名時,潛在的文化心理和風俗習慣,像一種無形的規(guī)制規(guī)范著人們。比如,誰也不會用意思不吉利的詞作為孩子的名字,通常都用含有褒義和吉利的詞來命名,如寶音合什格(福祿)、烏力吉寶音(福壽)、吉爾格拉(幸福)、阿木古郎(平安)就是比較常見的。一般還用寓有一定意思的雅字來寄托美好的愿望,如烏云達來(智慧的海洋)、朝克德力格爾(奮發(fā)向上)、烏云其其格(智慧之花)、斯琴格日樂(智慧之光)等,也是常見的。

  其次,還要考慮名字的響亮,如哈丹巴特爾(剛毅英雄)、芒列巴特爾(先鋒英雄)等。

  孩子生下來后,一般都由家庭中最受尊重的長輩來為他取名,舊時信奉佛教的人家,也有請喇嘛取名的,蒙古族取名時也有避諱習俗,就是避免使用祖宗和長輩的名字。

  取名中也能反映出某一時期的社會風尚。現(xiàn)在中老年婦女中,取名叫杜達古拉(招弟)、胡吉雅(得子)的大都因父母抱子心切而取的名字;那些叫瓦其爾、官布扎布等帶有佛教色彩的藏名和哈豐阿、胡珠榮嘎等滿語名字的人,大都是出生于解放前。而那些叫蘇日娜(好學)、烏日娜(靈秀)、納敏夫(黨的兒子)、安吉斯(耕耘)的則是新中國成立后來到人世間的。

【責任編輯:北極星】

掃一掃關(guān)注北疆風韻微信公眾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