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周頌·載見》:“龍旗陽陽,和鈴央央?!弊怨乓詠恚忚K以其和諧的音色被認為是吉祥物件。夏商周時期的鑾鈴,宋代蓮花鐵風鈴,明清時期茶馬古道的奔馬記鈴,清代蓮花臥牛銅鈴……千百年來,鈴聲悅耳,廣為傳播。鈴鐺為法鈴而用于宗教,為工具而用于勞動,為樂器而娛樂大眾,為飾品而妝點自身。它不僅凝聚著前人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也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形制各異的鈴鐺
沉重的駝鈴
內蒙古將軍衙署博物院古建筑飛檐上的鈴鐺
具有悠久歷史的鈴鐺,不僅是器物,也蘊含源遠流長的民俗文化。
在呼和浩特市,4千多枚形制各異、不同年代的鈴鐺,被鈴鐺收藏愛好者仔細拂去積在表面的灰塵,陳放在幾個大型玻璃展柜中。
“不同鈴鐺背后積淀著不同時代的文化信息,具有研究價值。”內蒙古文史研究館館員、內蒙古通志館館長邢野說。
絲綢之路駝鈴聲聲
絲綢古道的悠悠駝鈴連接著世界。邢野說,他腦海中經常會出現(xiàn)一個畫面: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牽駝的人將一峰峰駱駝排起長隊,一路上發(fā)出“叮叮咚咚”的聲響。當年大盛魁最鼎盛的時候就是這個規(guī)模。大盛魁商號是清代山西人開辦的對蒙貿易的最大商號,極盛時有員工六七千人,商隊駱駝近2萬峰,活動地區(qū)包括喀爾喀、科布多、烏里雅蘇臺、庫倫、恰克圖、庫車、伊犁和西伯利亞等。從清康熙年間到中華民國初年,大盛魁長達260年的商貿歷程,都有聲聲駝鈴相伴。
在展示鈴鐺的展柜里,有一個近1米長的駝鈴。這個“體型”碩大、黑乎乎的清代駝鈴,由生鐵鑄成,長方形,很沉重,敲出的聲音非常響亮。
清初某年,滿山杏花開得正旺,掛著駝鈴的駝隊,從塞外古城歸化城出發(fā)了。拉駱駝的是幾個20歲出頭的壯漢,每個人都背負著全家人的生計。駝隊走一個來回,近則半年,遠則一年,甚至更久。離別時,家人戀戀不舍。漸漸地,駝隊消失在長長的茶馬古道。
最大的駝鈴要掛在駝隊末尾的駱駝脖子上,只要“?!恕!恕钡鸟勨徛曉?,就證明駝隊是安全的。駝隊走在前往庫倫、恰克圖、西伯利亞等的路上,年輕人黝黑的皮膚任由強勁的西北風吹得干澀、發(fā)紅、開裂,駝鈴則只管有節(jié)奏地搖晃著發(fā)出聲響。他們走完一小段平坦的路,迎來數(shù)百里的崎嶇山路,經過郁郁蔥蔥的綠洲,又走過漫漫荒漠……一個深秋的黎明,離歸化城十幾公里外傳來“?!恕!恕钡鸟勨徛?,駝隊終于回來了。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當年的絲綢之路見證了中國歷史上的輝煌。如今,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已經變成了火車的汽笛。隨著絲綢之路的再次繁榮,這條路將再次見證中國的輝煌。
士兵竹筒里的鈴鐺
“歷史上記載鈴鐺的文獻不多,大部分鈴鐺可以推斷出是哪個朝代的,卻不能準確說出它的年份?!毙弦罢f。
“當年人們騎上駿馬或大騾子,就弄出一大串兒馬鈴聲?!毙弦爸钢幻肚宕本┏蔷砰T提督用過的馬鈴說。
清咸豐年間,鎮(zhèn)守邊關的士兵騎著高頭大馬呼嘯而過,大喊:“六百里加急!”背上的竹筒里裝著倭寇侵占中國沿海城市的緊急情報,竹筒蓋子里懸著一枚皇家專用的鈴鐺?!笆勘裢怖锏膬戎免忚K”,士兵在馬背上顛簸,鈴鐺隨之“鈴鈴”作響,它不停地響,在保證了情報沒有丟失的前提下,還給士兵和戰(zhàn)馬一種無形的能量。
現(xiàn)年67歲的邢野還曾把馬鈴、駝鈴融入到樂隊的配樂中,得到無與倫比的音樂效果。
隱藏著多少動人的故事
“來自盛世的鈴鐺質地好,肉厚,聲音很純。然而一個衰敗的朝代,用來裝飾的物件兒也較少,鈴鐺品質相形見絀?!泵看螖[弄鈴鐺時,邢野總要帶上一雙特地準備的手套。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幾個分別來自中國清代康乾時期、沙皇俄國、英國的鈴鐺,讓記者們大開眼界。
40多年,除修史立傳之外,邢野保存、守候著4千多枚鈴鐺。這些鈴鐺折射古今,隱藏著多少動人的故事。
唐朝,國際大都市長安酒肆林立,東西兩市商賈云集,熱鬧繁華景象與遠處廟宇傳來的鐘聲、鈴聲融為一體。
明朝中期的一個寒冷冬日,正午的太陽被一片不算太濃的霧遮住了一半的光。農民老王家3歲的孫子發(fā)著高燒,還伴有咳嗽等癥狀??粗鴮O子漲紅的臉蛋兒,全家人心急如焚。忽然,老王聽到郎中手搖指鈴的聲音,他飛奔請回郎中,孩子得救了。他們應該不會想到,給孩子看病的正是醫(yī)藥學家李時珍的父親——鈴醫(yī)李言聞。
民國初年走西口的路上,年輕的張大勺和未婚妻魏招弟從陜西府谷出發(fā),一直走到了“黃河幾字灣”的北端。河兩畔,輕微鹽堿化的土地上紅柳密布。夜幕降臨,微弱的月光剛好讓他們看清對方的臉。張大勺拿出一對鴛鴦鈴對他的心上人說,“招弟,這一路上你吃了不少苦???,過了包頭大樹灣渡口,對面就是肥沃的河套平原。從現(xiàn)在開始,你就是我的婆姨了,這是一對兒鴛鴦鈴,你拿母的,我拿公的,等咱倆拜過天地后,再把它們扣在一起?!?/p>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城里上大學的宋少安放寒假回到包頭農村老家,他推開大門,門洞上方用鐵皮桶和大號螺母做成的門鈴發(fā)出熟悉的聲響。宋少安的奶奶聽到門鈴的響動后,從正房走出,“安子回來啦?快點兒過來讓奶奶看看?!蔽堇锏拇蠹t柜子緊挨著土炕,柜子里散發(fā)出香味兒。奶奶解下掛在紅褲帶上的鑰匙,往大紅柜的鎖蕊里一插,只聽“叮鈴”一聲鈴響,奶奶拿出一個月餅和一個發(fā)皺的黃蘋果放在宋少安手中。這大紅柜子是奶奶16歲嫁到老宋家整整一個花甲年的守護之一,里面有許多秘密,誰也動不得。而今,這大紅柜子已經成了文物。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鈴聲分別象征、代表神秘的宗教、繁華的商業(yè)、浪漫的愛情、崇高的地位……眼下,鈴聲依然無處不在,手機鈴聲、交通工具的鳴笛聲、各種音響聲等等,皆源于鈴鐺。(記者 張磊)
“鈴”是以金屬等材料制成的響器,鈴內裝一小舌,搖動發(fā)聲?!拌K”,象聲詞,是撞擊金屬等器物的聲音。把“鈴”及其發(fā)出的聲音“鐺”連在一起,稱為鈴鐺。
在我國,鈴鐺的歷史悠久?!对姟ぶ茼灐ぽd見》中有:“龍旗陽陽,和鈴央央?!薄吨芏Y·春官·巾車》中有:“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我國古代的鈴鐺以銅制為主,稱作“銅鈴” “老銅鈴鐺”。
在我國出土的文物中,鈴鐺除了是樂器外,一般的鈴鐺多與馬具、兵器伴隨。黃河中下游流域從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就有銅鈴,是祭祀中使用的器具。商周時期,涌現(xiàn)各種銅制鈴鐺。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的一枚銅鈴,是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的我國最早的銅鈴。
《漢典》記載:“鈴,半裂以出聲,錮銅珠于內以鳴之。形聲,從金,從令,令亦聲?!绷?,意為“命令”“指示”。金與令,合起來表示“用金屬響器發(fā)出聲音信號,指示人們立刻按照預定程序行動?!?/p>
最早的車鈴,即鸞,置于軛頂上,其狀為一鏤空的圓球,內含一小石,周邊有環(huán),下有一柄連鑄一扁方銎。銎是斧上裝柄的孔,此扁方銎套于軛上。
鈴鐺的形狀特點是“圓”。圓,象征著勝利、團結、祥和。
早期銅鈴都有系繩用的孔或梁,說明它從一開始就是懸掛物,但銅鈴的具體用途在演變發(fā)展中有一定的變化。最初是佩戴在人身上的一種飾品。商代晚期,銅鈴一方面是裝飾品,另一方面被改造成了一種樂器“鐃”。
鈴鐺是樂器。古屬八音之一金類,小者為鈴,大者為鐘。西周時期的樂器“成周鈴”,體內有舌,舌碰鈴內壁時發(fā)聲。古老的打擊樂器編鐘,多由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排列起來,并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由古代侍女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演奏出美妙的樂曲。編鐘最早出現(xiàn)在商代,興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戰(zhàn)國至秦漢。
鈴鐺是工具。一般系在驢、騾、狗或馬上,以防止走失。茶馬古道上的馬幫和絲綢之路上的駝隊使用的鈴鐺是典型代表。
鈴鐺是法器。又名三清鈴、法鐘、帝鐘、鈴書,一般高約20厘米,口徑約9厘米,用黃銅鑄造,有柄,鈴內有舌。法鈴為銅制,平口,形似鐘,有花紋。
鈴鐺是飾品。商朝時期,鈴鐺為飾品,懸于建筑物、車乘、旗幟、衣物等處。至今,有的百姓家還會把鑄有“長命百歲”字樣的銅鈴鐺,掛在兒女脖子上,或者把木魚形的金銀鈴鐺套在手腕上。
【責任編輯:北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