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烏珠穆沁旗的蒙古族青年呼格吉樂圖,有著高超的骨雕制作技藝,是錫林郭勒盟盟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烏珠穆沁骨雕代表性傳承人。他制作精美工藝品的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牛骨、羊骨、牛角等。這些看似不起眼、不規(guī)整的東西,經(jīng)過他巧心設(shè)計、細心打磨、耐心拋光、精心雕刻,竟然變廢為寶,成為獨一無二、散發(fā)原始古樸之美的骨雕工藝品。
和呼格吉樂圖交流,需要他母親的幫助,因為他是一位聾啞人。他7歲那年,由于藥物中毒損傷了內(nèi)耳,導致聾啞。遭此厄運的還有他的雙胞胎妹妹,因為注射了同一種藥物。龍鳳胎兒女同時變成聾啞人,成為呼格吉樂圖父母心中永遠抹不去的遺憾和傷痛。但呼格吉樂圖從不抱怨命運對自己的不公,作為長子,他體貼和孝敬父母,義不容辭地與父母一同扛起家庭的重擔。
呼格吉樂圖從小就喜歡畫畫,除了在紙片上用鉛筆簡單勾勒作畫外,還能用鉛筆刀在木板上刻畫出蒙古包、花草、牛馬、民族傳統(tǒng)圖案等的大致輪廓。后來,聰穎的呼格吉樂圖接觸到民族骨雕和標本制作,隨著了解的深入,他逐漸喜愛上了這項技藝,看到優(yōu)秀的骨雕作品,總是細心觀察、用心琢磨。
老藝人斯琴格日樂得知呼格吉樂圖熱愛骨雕和標本制作,主動找到呼格吉勒圖,要把技藝傳授給他。這似乎是進入無聲世界以來,讓呼格吉勒圖最開心的事情。從此,他用心學習,悉心求教,并不斷琢磨工序流程,改良制作技藝,創(chuàng)新作品風格。
勤學苦練,加上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讓呼格吉樂圖的作品兼具欣賞和收藏價值,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和認可。他制作的骨雕工藝品樸拙但不失美感,制作的動物標本更是栩栩如生,令人驚嘆。
在呼格吉樂圖的帶領(lǐng)下,筆者從他的骨雕特色制作店走到居住的院子,穿過狹長的小院時,突然看到2只小牛犢站在角落里,皮毛油亮,好像剛出生不久,一只是深棕色,另一只是黃白花色,似乎能聽到它們發(fā)出“哞哞”的叫聲。但定睛一看,怎么一動不動呢?筆者滿臉疑惑,回頭正要詢問,只見呼格吉樂圖有點得意又有點靦腆地笑了。原來,這是小牛犢標本?!疤彀?,這也太像了吧!”同行的人不約而同地發(fā)出贊嘆聲。
與人溝通交流的障礙,絲毫沒有減少呼格吉樂圖對民族工藝品制作的熱情。為了處理作品的某個細微之處,他幾乎達到廢寢忘食、甚至忘我的境界。了解呼格吉樂圖的人都知道,在作品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之間,他只選擇質(zhì)量。有人說他執(zhí)拗、倔強,明明可以多制作幾件作品,多賺一點錢,但他還是依照自己的節(jié)奏,一絲不茍地不斷完善作品中不滿意的細節(jié)。
作為骨雕制作技藝傳承人,呼格吉樂圖帶著作品參加過很多民族文化展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覽等活動。很多人都會在他的作品面前流連忘返,有一些熱情爽朗的蒙古族同胞走過去和他握手、擁抱。呼格吉樂圖始終面帶微笑,安靜地坐在作品旁邊。有時,有人提出要學習骨雕和標本制作技藝,呼格吉樂圖都非常高興。在略顯局促狹窄的制作間里,他向前來學習的人慢慢展示每一道工序,電鋸聲、鑿打聲中,呼格吉樂圖用手耐心地比劃著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每一處細節(jié),甚至手把手地教求學者。
呼格吉樂圖不能用有聲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但從他認真鉆研制作技藝、熱心傳授民族工藝的行動中,從他一件件古樸精美的骨雕和標本作品中,人們完全能夠讀出他熱愛家鄉(xiāng)、熱愛民族工藝的熾熱情懷。
【責任編輯: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