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經(jīng)過一個夏季的消耗,加之秋季燥邪為患,人體易出現(xiàn)疲倦乏力、口干舌燥等各種不適。根據(jù)“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秋季正是進補的好時機。家庭醫(yī)生在線編輯采訪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李桂明教授,他表示秋季進補有利于人體祛病驅邪、調和氣血,幫助人體達到固本培元、陰陽平衡的最佳狀態(tài)。同時,他還強調進補應科學有度,以滋陰清潤為原則,若是進補不當反而傷身。
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 李桂明教授
秋季要平補 宜滋陰清潤
由于秋燥傷津,人體急需補充營養(yǎng)來對抗燥邪。中醫(yī)認為,春季“升補”、夏季“清補”、長夏“淡補”、秋季“平補”、冬季“溫補”,在四季五補的相互關系上,秋季應以“平補”為原則。不少常見的食材都是平補佳品,如花生、蓮子、芝麻、核桃、紅棗、桂圓等,皆具有清潤滋陰功效的食材,能幫助人體安撫秋燥帶來的損害。
進補前宜先調理脾胃
暑氣雖慢慢消退,但夏季給人體帶來的損耗尚未恢復,人體脾胃功能較弱。此時,若急于進補,會加重胃腸負擔引起的不適。李桂明教授告訴家庭醫(yī)生在線編輯,進補前應先給脾胃一個調整期,可進食如魚類、瘦肉等易消化的食物,輔以山藥、芡實、蓮子等健脾開胃的藥材。調理好脾胃功能可避免出現(xiàn)不耐受反應,讓進補事半功倍。
藥膳進補 需因人而異
平補藥膳一般人皆可食用,對體質較差、陰陽兩虛、氣血兩虧者也較適用,但仍需注意因人而異。李桂明教授指出,未成年兒童尚在生長發(fā)育,自身調整能力較強,無需刻意大補,適用于成年人的藥膳方不能套用在兒童身上。
專家還提到,老年人因氣血衰少,應以補益肝腎為主。同時,老人多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在進補時應根據(jù)個人體質謹慎選擇藥材,才能真正起到補益身體的作用。
盲目進補當心藥膳變“毒膳” 謹防3大誤區(qū)
很多人知道進補的重要性,卻不知科學進補的方法。李桂明教授給我們介紹了日常進補最易出現(xiàn)的3個誤區(qū),幫助網(wǎng)友們正確進補。
1、忌過量進補
補品雖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但過量服用反損傷身體。李桂明教授告訴家庭醫(yī)生在線編輯,進補應遵循“陰陽調和”的原則,過量進補會打破人體生理機能的平衡,導致流鼻血、頭暈等不適癥狀,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昏迷。因此,強調“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這一理念并不科學。
2、忌無病濫補
“補法”是中醫(yī)療法之一,通過藥物的功效,使人體臟腑或氣血陰陽之間的失調重歸平衡,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李桂明教授表示,對于健康人來說,用藥并非進補的唯一途徑。規(guī)律的作息、良好的心態(tài)、適當?shù)倪\動以及均衡的飲食均能起到“進補”的作用。
3、忌亂配藥材
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以及辛、甘、酸、苦、咸五味之說,配制藥膳須根據(jù)藥物屬性決定。李桂明教授提醒道,藥膳講求合理配伍,如果亂配藥材會降低藥效,萬一藥性相左反而會加重病情。
此外,用藥劑量應嚴格控制,劑量小藥物不起作用,劑量大了則會產(chǎn)生副反應。如人參每人每次服用不宜超過5g,每周1-2次。若一次便用20g人參煨湯,服用后引起流鼻血等問題,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應引以為戒。
藥膳的主要作用在于養(yǎng)生保健,不僅講究對癥進食,還應堅持服用。李桂明教授提醒道,藥膳的重點應在“膳”,其次才是“藥”。因此,藥膳首先得滿足美味可口的要求,更要避免進補誤區(qū),千萬別舍本逐末。
專家簡介:
李桂明,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主任醫(y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東省優(yōu)秀中醫(yī)臨床人才,廣東省首批名中醫(yī)師承項目指導老師,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慢性病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高血壓、心力衰竭專業(yè)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醫(yī)藥學會藥膳委員會委員。擅長應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對內(nèi)科各種疾病進行診療,特別對高血壓病、冠心病、慢性心衰、糖尿病腎病、血尿、蛋白尿、水腫、喘促及代謝綜合征等病療效顯著,并善于應用中醫(yī)經(jīng)方治療各種疑難雜癥。
【責任編輯: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