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村上式生活方式,了解村上的人生哲學,不妨從了解他跑步的12條哲學開始,這也是村上人生中的十二個關(guān)鍵詞。
1、堅持的哲學
薩默賽特?毛姆寫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贝蠹s是說,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從中總會產(chǎn)生出某些類似觀念的東西來。我也衷心地想對毛姆的觀點表示贊同。所以作為一個寫作人,抑或作為一個長跑者,就跑步來寫些個人的、點點滴滴的文字,還公開出版的形式發(fā)表出來,也算不得太過離經(jīng)叛道。
2、輸贏的哲學
一開始我就打過招呼,說我不是好勝厭輸?shù)男愿?。輸本是難以避免的。誰都不可能常勝不敗。在人生這條高速公路上,不能一直在超車道上驅(qū)車前行。然而不愿重復相同的失敗,又是另一回事。從一次失敗中汲取教訓,在下一次機會中應(yīng)用。尚有能力堅持這種生活方式時,我會這樣做。
3、獨處的哲學
希望一人獨處的念頭,始終不變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個小時,來確保只屬于自己的沉默的時間,對我的精神健康來說,成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功課。至少在跑步時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談,不必聽任何人說話,只需眺望周圍的風光,凝視自己便可。這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寶貴時刻。
4、自由的哲學
請允許我說一點私事。覺得“今天不想跑步”的時候,我經(jīng)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你大體作為一個小說家在生活,可以在喜歡的時間一個人待在家里工作,既不需早起晚歸擠在滿員電車里受罪,也不需出席無聊的會議。這不是很幸運的事兒么?與之相比,不就是在附近跑上一個小時么,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腦海里浮現(xiàn)出滿員電車和會議的光景,再度鼓舞起士氣,我就能重新系好慢跑鞋的鞋帶,較為順利地跑將出去。“是啊,連這么一丁點事兒也不肯做,可要遭天罰呀。”話雖然這么說,其實心中有數(shù):甚多的人,認為與其每天跑一個小時,還不如乘著擁擠不堪的電車去開會。
5、初心的哲學
下次參加全程馬拉松,我要回歸初心,從零出發(fā),發(fā)奮努力;周密地訓練,重新發(fā)掘自己的體力。將每一顆螺絲都仔細擰緊,看看究竟能跑出什么樣的結(jié)果來。這就是拖曳著痙攣的腳步蹣跚在寒風中、被許多人超過時,我心中想的事情。
6、磨煉的哲學
當受到某人無緣無故(至少我看來是如此)的非難時,抑或覺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卻未必如此時,我總是比平日跑得更遠一些。跑長于平日的距離,讓肉體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認識自己乃是能力有限的軟弱人類——從最深處,物理性地認識。并且,跑的距離長于平日,便是強化了自己的肉體,哪怕是一點點。發(fā)怒的話,就將那份怒氣沖著自己發(fā)好了。感到懊惱的話,就用那份懊惱來磨煉自己好了。我便是如此思考的。能夠默默吞咽下去的東西,就一星不剩地吞咽進體內(nèi),在小說這一容器中,盡力改變其姿態(tài)形狀,將它作為故事的一部分釋放出去。
7、享受的哲學
想就河流作一番思考,還想就云朵作一番思考,然而心中卻是空空。我在自制的小巧玲瓏的空白之中、在令人懷念的沉默之中,一味地跑個不休。這是相當快意的事情,哪還能管別人如何言說?
說起堅持跑步,總有人向我表示欽佩:“你真是意志超人??!”說老實話,我覺得跑步這東西和意志沒多大關(guān)聯(lián)。能堅持跑步,恐怕還是因為這項運動合乎我的要求:不需要伙伴或?qū)κ郑膊恍枰貏e的器械和場所。人生本來如此: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么也長久不了。
8、打磨的哲學
每日跑步對我來說好比生命線,不能說忙就拋開不管,或者停下不跑了。忙就中斷跑步的話,我一輩子都無法跑步。堅持跑步的理由不過一絲半點,中斷跑步的理由卻足夠裝滿一輛大型載重卡車。我們只能將那“一絲半點的理由”一個個慎之又慎地不斷打磨。見縫插針,得空兒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們。
9、超越的哲學
跑步對我來說,不獨是有益的體育鍛煉,還是有效的隱喻。我每日一面跑步,或者說一面積累參賽經(jīng)驗,一面將目標的橫桿一點點地提高,通過超越這高度來提高自己。至少是立志提高自己,并為之日日付出努力。我固然不是了不起的跑步者,而是處于極為平凡的——毋寧說是凡庸的——水準。然而這個問題根本不重要。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點兒,才更為重要。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么必須戰(zhàn)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10、完美的哲學
世上時時有人嘲笑每日堅持跑步的人:“難道就那么盼望長命百歲?”我卻以為,因為希冀長命百歲而跑步的人,大概不太多。懷著“不能長命百歲不打緊,至少想在有生之年過得完美”這種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同樣是十年,與其稀里糊涂地活過,目的明確、生氣勃勃地活當然令人遠為滿意。跑步無疑大有魅力:在個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讓自己有效地燃燒——哪怕是一丁點兒,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質(zhì),也是活著(在我來說還有寫作)一事的隱喻。這樣的意見,恐怕會有很多跑者予以贊同。
11、靈肉和諧的哲學
所謂藝術(shù)行為,從其最初的緣起,就內(nèi)含不健康的、反社會的要素。我主動承認這一點。唯其如此,作家(藝術(shù)家)之中才會有不少人,從實際生活的層面開始頹廢,抑或纏裹著反社會的外衣。這完全可以理解。這樣一種姿態(tài),我決不會予以否定。
然而我以為,如若希望將寫小說作為一種職業(yè)持之以恒,我們必須打造出一個能與這種危險(某些時候還是致命)的毒索對抗的免疫體系。如此才能正確而高效地對抗毒性較強的毒索,換言之,才能建構(gòu)較為宏偉的故事。打造這種自我免疫體系,并將其長期維持下去,必須擁有超乎尋常的能量,還須想方設(shè)法謀取這種能量。但除卻我們的基礎(chǔ)體力以外,何處能獲取這種能量?
12、小確幸哲學
也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事。在東京每天早晨健身跑時,常常與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交臂而過。一連幾年如此,自然而然地就熟識了,相遇時便互相微笑致意,然而因為靦腆,始終不曾交談過,連對方的名字也一無所知。不過每天早上和她相遇,卻是當時的我小小的喜悅之一。連這么一點小小的喜悅都沒有,要每天堅持跑下來,可不容易。
【責任編輯:彩虹】